我等的不是敦刻尔克, 我等的是诺兰
---1---
选题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做的选题。
因为不同的人,会在同一个题目下,做出天差地别判若云泥的作品。
所以,凡是诺兰出品,我都会第一时间,无脑去看。
管他拍的是什么内容,选的是什么命题。
只要是他拍的,我都愿意掏钱去看。
因为,
在我自己排名的全球前十名电影清单上,诺兰一人的作品,占了三条。
分别是:《致命魔术》、《盗梦空间》、《记忆碎片》。
这三部排名不分先后,因为太难分出来了,在我看来,都是天才级的神作。
都是具有巨大原创性质的内涵丰富结构巧妙发人深省的天才级神作。
这是诺兰为他自己,
在我这里赢得的品牌效应。
---2---
生于七十年代的导演诺兰,和同样生于七十年代的演员莱昂纳多,是我最欣赏的电影导演和演员。
同样是年少出名,莱昂纳多二十多岁时便因《泰坦尼克》誉满全球,兢兢业业二十年后终于凭《荒野猎人》拿到奥斯卡男主。
然而我个人最喜欢的片子,是他的《禁闭岛》。
以及,这两个我最欣赏的导演和演员合作而成的著名的《盗梦空间》。
因为欣赏莱昂纳多,我曾专门购买了他做广告的国产OPPO Find Me手机,一用就是六年。
直到他获了奥斯卡最佳男主,我倒不好意思再说他是我最欣赏的男演员了。
怕人觉得我是在跟风。
---3---
同样没有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的诺兰,
在我心中的地位,远远超过很多获过此奖的导演。
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因为,
诺兰的每一部电影,
讲的,都不只是故事。
他以极高超的叙事能力,探讨着故事背后那深邃的人性。
人性中的那些善,那些恶,那些非善非恶不能定义的东西。
借助着他最具特色的魔法手段:
打碎一切结构,然后重构一切结构。
他的碎片化、多线程、非线性、复杂性、多时空、各种要素交错缠绕的叙事表现手法,炉火纯青。
任何一个事件,一个主题,在他那里,都会被首先切碎,然后以自己的方式重新构建,于是猛然间,我们有了新的发现。这种发现,让人震惊。
切碎它,解构它,然后重构它,无论是另一种碎片式的重构,还是环形重构,或是逆向重构,或者是其他什么模式的重构。
重构后的主体,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获得了新的表现力。
这便是诺兰的魔法所在,多数导演望尘莫及。
从他的第一部真正陪他出道的电影《追随》,一部在业余时间靠一群业余演员拍摄而成的黑白电影,就展现了这种天才能力,令人惊叹。
于是,只有他才能拍出后来的《记忆碎片》,以及再后来的《盗梦空间》。
系统论的两条基本原理:“结构决定功能”、“把复杂化当复杂化对待”,诺兰导演深谙其道。
这种讲述事件的本领,以及启人思考的本领,
实在是过瘾。
同一个事件,抽取出哪些要素,挖掘出哪些关系,在哪些层面上,做什么样的结构化描述,给受众什么样的启发,这是一切创作者,所要终身思考的问题。
---4---
诺兰不是一个高产的导演。
从二十多岁出道时的《追随》到现在的《敦刻尔克》,二十年来,满打满算好像也就整整十部。
平均每两年一部。
然而,
部部精品。
至少对我这么一个对于电影评价自认为十分苛刻的业余影评人来说,也是部部精品。
当然,
之所以是精品,
脱离不了上面提到的诺兰特色:非线性复杂化结构叙事。
以及基于他各种奇思妙想的创新精神。
然而这次,
他,在戴着镣铐跳舞。
从影以来,当属首次。
---5---
凡是创作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作品,无论影视、文学、戏曲,都是在戴着镣铐跳舞。
因为这首先是基于对真实历史事件的尊重,
然后才是你的二次创作。
历史事实是你的创作载体,更是你的创作镣铐。
把人尽皆知的历史,即使不知道百度一下也能搜出一大堆相关内容的的历史事件,拍出新意。
这个舞蹈,并不好跳。
镣铐限制了你的创意,给你设定了天花板。
但你又必须要舞的漂亮。
不能只是重现历史事件,拍成了纪录片;
又不能扭曲历史事件,拍成了抗日神剧一类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义的片。
何况,这是二战史上最伟大的一场以撤退为主题的军事行动。
要尊重它。
---6---
一览无余的沙滩上,无片瓦遮身。
你与你的战友兵败被困,前是强敌,后是大海。
大海对面,是家乡。
海洋之上,只有一两艘军舰来接,接你们回家。
你们有四十万人,
军舰的载运量,最多只能运走四万。
也就是说,
十个人里,将会有九个,葬身这海滩。
你能感受到什么叫绝望吗?
你能感受到什么叫有家不能回吗?
四十万,这个数字熟悉吗?
两千多年前,山西长平,秦军坑杀赵军,四十万有余。
四十万人,最后活着回家的,只有240余人。
应该是人类战争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消灭人数最彻底的集体屠杀。
眼睁睁地,
这样曾经发生在东方山地的大规模歼灭战,
又一次要在西方英吉利海峡的沙滩上上演。
---7---
无片瓦遮身的沙滩上,敌机来袭。
你与你的战友慌忙地,手足无措地,狼狈不堪地,就地卧倒。
空袭过后,你爬了起来,掸了掸身上的土,环顾四方,心怀庆幸。
但他却再也没有起来。
上一秒他还鲜活着,站立着和你聊天,聊这该死的战争,聊着对面的家乡。
下一秒你们却已阴阳两隔。
甚至,尸首不全。
你能感受到,那是怎样一种绝望吗?
---8---
一搜载运量不到百人的小型游艇,
一个目光坚毅操作从容的老年船长,
迎着日光,
迎着相向而行的巨型军舰,
逆向而去。
小小游艇走了不少的时间,才走过巨大游艇的船身。
孤独而坚定,缓慢而坚毅。
在海面上投下拉长了的身影。
这是我认为整个电影里最美的一幅画面。
---9---
虽然也是多线条叙事,但只是海陆空三条线索各自单纯叙事,三者之间是一种弱联系的交叉。
这与诺兰之前的各种反复揉搓观众脑神经脑细胞的复杂叙事方式相比,简单了很多。
甚至简单到极简的程度。
简单到只是把观众代入体验而已。
我想,
他在这部历史题材的电影中不玩那么多技巧,不搞那么多炫技,
大约源于,他的心怀敬意吧。
对他的祖国,对他的前辈。
重剑无锋,情真语拙。
他以他自己的最朴素的方式,最低限度的技巧,奉上一部重现历史的诚意之作。
---10---
真正的重现历史,从来不只是简单的还原,不只是简单的再现。
而是更进一步更深一层的内涵挖掘。
重现的不仅仅是事件,而是鲜活的人性。
有人说,你拍个战争戏,怎么都没有还原几十万军队排山倒海的场面呢?
怎么最后都没有还原上千条各式船只排山倒海般涌来的壮观场面呢?
是的,这大概就是诺兰与国内导演拍战争剧的区别吧。
他更想揭示的,
是每个战争参与者的个体感受。
从个体角度出发解释人类的合作行为,包括战争这种形态的合作行为。
在历史大事件中,每个个体,都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
从个体的细节中,照见历史。
从个体的细节中,照见战争的残酷。
---11---
而不是简单的集体主义精神。
若是国内导演来拍,
这个典型事件必然能拍成一场集体主义者的盛宴,一场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胜利,一场爱国主义的狂欢曲。
感谢诺兰,
为他没有感谢国家感谢政府。
四十万军人回不了家,
人民带你回家。
所以他感谢了人民,感谢了家,感谢了那些开着各种小船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地奔赴前线接自己同胞回家的陌生的人们。
以及,
感谢了自由。
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不会无脑去捧,
但我仍然会,
无脑去看。
(此文,敬导演。)
【注】ph7杂记:发布关于历史、文化、经济、思想、太极、诗词、影评、猫咪生活类的各类原创文章。
已发布的民国人物题材系列《猛回头已百年身》文章:
-----------------ph7杂记-----------------
ID:ph7writings,可关注,多交流,一起玩耍